
以下將結合綠色工廠的核心評價維度,具體闡述平臺如何發揮作用:
一、 攻克“能源低碳化”(30分)核心項:從“說不清”到“一目了然”
痛點:能耗與碳排強度如何精準對標?
平臺解法:
自動核算:平臺自動采集電、水、氣、熱等全能源數據,與從MES/ERP系統獲取的產量、產值數據聯動,實時計算“單位產品綜合能耗”和“單位產值碳排放”。
智能對標:系統內置國家能耗限額標準、行業能效標*水平等參數。企業只需一鍵操作,即可生成與先進水平的對標分析報告,直觀展示差距與得分情況,為該項賦分提供直接依據。
痛點: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如何統計?
平臺解法:集成光伏發電監控功能,實時監測光伏發電量、自發自用量,并自動計算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,生成統計報告。該數據直接對應評價標準中的“可再生能源利用率”計分項。
二、 實現“資源高效化”精細管理:從“粗略統計”到“過程追蹤”
痛點:水、原材料消耗強度如何核算?
平臺解法:
指標自定義:平臺提供靈活的指標管理功能,企業可自定義“單位產品取水量”、“主要原材料消耗強度”等計算公式。
數據對接與錄入:支持與流量計、衡器等設備對接自動采集數據,也提供手工錄入接口。系統自動完成強度計算與行業先進值對標,滿足評分要求。
痛點:水資源重復利用率如何證明?
平臺解法:通過監測總取水量和重復用水量,平臺可自動計算水重復利用率,并形成趨勢分析,為該項評分提供持續的數據支撐。
三、 支撐“生產潔凈化”合規與證明:從“事后補材料”到“過程留痕”
痛點:綠色低碳改造的成效如何量化?
平臺解法:平臺具備節能評估功能。在實施節能改造前后,系統可選取基準期和報告期進行對比,自動計算節能量、減排量和投資回報率。這些數據構成的報告,正是評價標準中要求的“綠色低碳改造升級項目投入和成效相關證明”。
痛點:污染物排放強度核算復雜?
平臺解法:通過指標管理功能,可配置廢水、廢氣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強度公式,關聯活動數據,實現自動核算,并與歷史水平和行業水平進行對比。
四、 滿足“產品綠色化與用地集約化”創新要求:從“難以開展”到“專業交付”
痛點:產品碳足跡核算專業性強、成本高?
平臺解法:這是平臺的核心能力之一。通過組合“組織碳管理”與“產品批次能耗計量”功能,并錄入供應商碳排放數據,平臺可依據GB/T 24067等標準,核算出從原材料獲取到工廠大門(Cradle-to-Gate)的產品碳足跡,并生成符合規范的報告,極大降低了企業開展此項工作的技術門檻和成本。
痛點:各類綠色設計報告、證明文件管理混亂?
平臺解法:內置文檔管理功能,可專門歸類存檔產品綠色設計報告、驗證報告、碳足跡報告等電子文件,確保評審時隨時調取,清晰有序。
五、 貫穿始終的“自評價”支撐:從“被動應付”到“主動管理”
綠色工廠申報的核心變革是企業自評價。平臺為此提供了全*位支持:
數據底座:自動采集數據,杜絕人為篡改和誤差,確保自評價數據的真實性與可靠性。
報告生成:平臺能一鍵生成符合要求的能源消費分析報告、碳排放報告、節能評估報告等,直接作為自評價的佐證材料。
全程可追溯:所有數據源頭清晰、計算過程透明,應對可能的現場核查或專家質詢時,能夠做到有據可查、有源可溯。
總結而言,安科瑞能碳管理平臺對于志在創建綠色工廠的企業而言,其價值可以概括為:
對準評分表:將抽象的評分條款,轉化為具體的平臺功能和數據看板。
夯實數據基:構建統一、準確、動態的能源與碳數據底座。
提升管理效:不僅為了申報,更通過持續的數據分析優化企業日常用能行為,實現節能降碳的常態化管理。
掃一掃 更多精彩
微信二維碼
手機瀏覽